中医五行学说与唯物论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体系,用于说明事物的属性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世界是在阴阳二气作用推动下滋生、发展和变化的,并认为金、木、水、火、土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这五种物质相互滋生、相互制约,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这种学说对后来古代唯物主义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可以认为,古代的天文学、气象学、化学、算学、音乐和医学等都是在阴阳五行学说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我国古代医学家在长期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将五行学说与阴阳学说相结合,广泛地运用于医学领域,用以说明人类的生命起源、生理现象、病理变化,并指导着疾病的诊断和防治。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图1-3)。
第一,我们的祖先将人体器官功能按性质分为金、木、水、火、土五类(详见第十二章,表12-3)。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可以按照五行特性进行归类。
第二,五行也表示是物质之间的关系,即相生、相克、相乘、相侮。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是描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则用来表示事物之间一旦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