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电性研究,经络是人体内的电通路
1.经络是人体内的电通路
有些研究认为,经络是人体内的电通路,从组织器官发出的电流沿着特殊导电通路传导,纵横交错遍布全身,内联五脏六腑,外络四肢百节,五官九窍。其中纵横干路形成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其别出或横行线路则构成十二经别、十五络脉。作为电通路的具体导电组织可以是体内任何一种组织。由多种组织构成的经络系统是独立存在的,但与神经系统有密切关系。
有些研究已经明确提出,经络就是生物电轴和电通路,经络实质就是机体的生物电流通过组织及体液中的电解质,按容积导电形式投射皮肤表面,于是各器官就形成了自己在体表特定分布的电力线,即生物电的电轴线,这就是经络,而不同的电轴线交点就是穴位。
用乏极化电极引导,在示波器上可以观察针刺“得气”前后本经线上和经线外的波动电流变化的规律。当发现“得气”时,在本经穴位及经络线上的非穴点都出现特有的电位变化,可以记录到频率30~150赫兹,强度10~40微伏的钝形慢波,潜伏期2~10秒。这种变化只出现在本经循行路线上,旁开2厘米处即记录不到,而且各经变化的规律也基本相同。
2.经络低阻抗
有人在研究隐性循经感传现象的基础上,用低频脉冲皮肤阻抗测定仪测定人和动物的皮肤阻抗,认为人体经络线是一条低阻抗线,经络线的低阻抗特性与表皮下的任何结构都没有直接关系,经络线上皮肤表面角质层变薄是产生低阻抗的根本原因;并且认为,除了表皮层的低阻抗特性之外,经络线下各层(真皮、结缔组织和肌层)均有与经络相关的物质结构。还有体电环流、生物场力聚集、容积导电磁场系统、电磁驻波叠加、生物压电效应等关于经络的研究,都表明经络是与电有密切关系的。
用精密电位差计在经络的主要穴位上也可以记录到特有的静电位。穴位的电位一般都比周围的电位高,并随机体状态的不同呈现明显的变化,针刺前后也有显著的改变。从而认为,经络活动可以通过经络线上的电变化表现出来,并有其特殊规律。据观察,大多数人皮下的低电阻点都可以连接成与古典经络线走行基本相同、左右两侧对称的、稳定的低阻线,在受到刺激或机体的状况发生变化时,皮下的电阻也会发生改变,但低阻线较之周围有更佳的稳定性。这说明,低阻线具有与其周围组织不同的生理特性。研究者将这种皮下低阻点连成的线称之为低阻经络,并认为它就是古人所说的经络。